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介绍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2001年4月,目前有在校生1451人。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人工智能4个招生专业,电工与电子基础部1个,光电子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先进光电功能材料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与智慧系统4个研究所,电工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和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3个实验实训中心,大学生电子创新实践和电工电子工艺实习2个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教授7人,副教授19人,博士1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4人。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光学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是部省共建国防特色学科,学科团队获批“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固体激光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工智能专业为新工科专业。

学院依托大学生产业园、大学生电子创新实践基地、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实训中心和西门子、通用等专业特色实验实训平台,通过大学生电子科技协会、大学生工控协会等学生社团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电子设计大赛和PLC 设计大赛等品牌工程训练项目,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高,就业岗位适应性强。

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西门子、菲尼克斯、通用、许继集团、大唐电信、中电科四十九所、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哈尔滨正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40 余个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每年选派毕业生到企业实习。积极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学院成立以来,共获得纵向和横向课题立项23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25项,科研经费累计达2700余万元;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专利1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2018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和构建工程系统,能在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智能电气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建筑业、软件与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EDA技术、计算机及智能硬件原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通信技术基础、传感器及电气测试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高电压技术、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主要实践环节:职业认知实习(校企合作)、电气行业规范与CAD实习、电气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1+X证书电网实训、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王希凤 15124502927  0451-88028623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信号处理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正确分析电子信息相关工程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的毕业生。为电子、信息和通信相关领域培养从事应用开发、技术改造、质量测试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3C(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电子)工程、工业物联网工程、智能硬件设备及接入、智能制造(工业通信,信息采集及处理)、智能仪器仪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医疗电子与可穿戴健康设备、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从事工程师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EDA技术、计算机及智能硬件原理、算法与调度、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信号获取与测试技术、Qt与C++、随机信号分析等。

主要实践环节:职业认知实习、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与EDA技术实验、计算机及智能硬件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电子工艺与Layout技术实习、物联网通信系统实习、复杂智能硬件项目实习、电子技术与嵌入式应用项目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唐弢 13946145532  0451-88627925

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省级一流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测控技术、仪器仪表等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国际视野,能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感知、光电检测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和项目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测控仪器、计算机辅助测试、信息处理以及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从事综合研究、应用设计开发与管理、工程应用、试验分析、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系统运行、设备维护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测控软件设计基础、计算机及智能硬件基础、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EDA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工程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学原理、仪器机械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职业认知实习、CAD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实习、传感器应用实习、EDA应用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迟凤阳 13796635426 0451-88627920

四、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校级新工科专业,专业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以“AI+”模式为核心,突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战略及区域地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等基础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核心原理和多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应用领域从事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工程项目实施、系统设计、运营管理与维护,能够熟练运用数据思维、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各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交叉学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IT企业,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如下工作岗位:能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测试、智能终端系统开发与维护、软件开发、数据清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视觉,以及人工智能市场调研员、售前工程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应用、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高级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人工智能、可编程控制器、智能PLC技术、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智能传感器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技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职业认知实习、嵌入式系统实习、Modelsim仿真软件设计实习、PLC综合应用实训、嵌入式人工智能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深度学习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初红霞 13212804001 0451-88028598

快速查询

学校地图
行车路线、方位
最低分数线
2020-2024年度
2023年招生计划
29个省市招生
学院专业
54个本科专业
奖助学金
实现梦想
招生章程
公平公正
考生在线咨询
有疑问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