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我校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全校开展了计算机基础教学,90年代初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经过多年的学科专业发展与建设,2011年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现有教师65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职24人;有博士及在读博士17人,硕士47人;中青年教师52人,占比81.25%;省级教学名师1人;学院现有在校生1602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黑龙江省语言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专业;201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国防科技工业局“十三五”第二批立项建设,被确定为国防特色学科;2018年该专业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学院立足地方,辐射全国,面向IT行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联合成立工程实践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21年黑龙江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我院正式挂牌;2023年被推选为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学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校企合作良性循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自1994年开办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及其后开设的网络技术专业,2000年在以上专业基础上开设本科专业,开始本科招生。2004年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专业。在2016年进行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中名列前茅。2018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试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思维、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胜任软件程序员、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IT项目经理、IT产品经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教育、医疗健康、智慧交通、信息安全、数据服务等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 硬件系统的工程设计、项目开发、系统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逻辑与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编译原理、IT项目管理、Python程序设计、Android程序开发、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主要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企业体验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4年

专业咨询教师:杨泽雪,18646170957,0451-88028550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专业是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并且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的学科,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多个方面。软件工程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是黑龙江省较早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的省属高校之一。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为校重点建设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软件工程知识及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较高人文素养,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创新思维、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大中型软件企业以及国内外互联网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移动应用开发、Web前/后端开发、大数据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业务信息系统开发、软件自动化测试、软件测试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支持、软件产品服务与市场推广等工作。可在政府机关、电信、金融、保险、能源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Web站点维护、应用服务器运营管理、数据库服务器运营管理、人工智能应用管理、大数据信息处理、软件运行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可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C++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工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障与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和设计模式、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主要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软件工程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开发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软件工程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学制:4年

专业咨询教师:赵峰,19846120161;0451-8802855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2019年教育部批准开设的新工科专业。本专业贯彻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略,紧密围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依托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和国家一流课程等优质资源,致力于培养以不同层级的大数据产品开发能力为主线、面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深化协同育人模式革新、推进“产学研”带动教学模式创新。积极引入企业教育资源,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校企深度合作,创新设计多方合作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本专业省级教学名师的师资优势,形成成果导向设计、校企深度融合、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国家和省内大数据产业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需求,培养能够系统掌握并运用数据科学和大数据等学科知识,具有大数据获取、存储、分析、挖掘、可视化和应用开发能力,并能综合考虑法律、安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程序设计、大数据系统开发、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系统管理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统计学原理与应用、Hadoop 大数据技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

    创新创业实践、大数据企业体验实习、大数据专业技能训练、大数据开发实习、大数据综合应用实习、大数据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4年

专业咨询教师:张宪红,18145683392;0451-88028796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十三五校重点学科)、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成果丰厚。学院拥有黑龙江省语言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高教强省科研平台)、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大数据研究院等优质教学和科研平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智能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方法,掌握智能系统与工程、智能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毕业后能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交互、智能系统集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开发、信息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智能信息采集与处理、智能系统的管理与运维等工作。可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等从事智能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及运维等工作。可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 Python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数字图像处理、推荐系统、计算机视觉。

主要实践环节:

Python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机器学习实验、认识实习、创新创业实践、智能系统开发综合实践、智能科学与技术企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学制:4年

专业咨询教师:许宪东,18945106362 ;0451-88028551


 

快速查询

学校地图
行车路线、方位
最低分数线
2020-2024年度
2023年招生计划
29个省市招生
学院专业
54个本科专业
奖助学金
实现梦想
招生章程
公平公正
考生在线咨询
有疑问来找我